每个管理者,都要学会把自己“绑起来”

分享
    发布于:2021-10-18 11:37  浏览量:1705  来源:协进教育

作者:刘润


我经常被一些管理者问到这样的问题,润总,我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怎么办。

我问他,为什么你觉得时间不够用。

他说,我每天要花很多时间,帮员工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听完,想起李松蔚老师分享过的一个游戏,一个叫“我只是想帮你”的游戏。

在企业,很多管理者喜欢和员工玩“我只是想帮你”的游戏。





 1 



我先给你讲两个故事。

假设,你是一个有万亩鱼塘的塘主,你看到有人饥肠辘辘,你就给了他一条鱼。

没多久,他又来了,他跟你说,你给我的鱼新鲜肥美,味道好极了。真的很感谢你,但是,那条鱼已经吃完了。你看能不能......

可以,没问题,再给你一条吧。没等对方说完,你又送了他一条鱼,因为送一条鱼,对你来说只是举手之劳的事。

而且你很享受帮助别人,被对方赞美的过程。

没多久,他又来了。他说,真的很感谢你,但是......

所以,你又给了他一条鱼。

于是,你们开始了一个叫“我只是想帮你”的游戏,谁也不愿停下来。

因为谁先停下来,就意味着打破了游戏规则。

你发现了吗?在这个游戏里,你并不是真的在帮对方,你只是扮演了一个助人者的角色。

你每次“提供一条鱼”的助人动作,反而成了维持问题存在的机制。

如果你不停下来,真正的问题,永远都不会被解决。

有点像医生给病人开抗生素。

病人觉得不舒服来医院,医生给开了点抗生素。病人回去发现,咦,有效果。

所以,当他下次不舒服了,又来找医生,医生又开了点抗生素,回去后症状得到了一些缓解。

下下次,哪里不舒服了,还来医院,医生还是开点抗生素。

在这个重复的游戏里,给病人开抗生素这个行为成了一个奇怪又稳定的圈,病人只要不舒服,医生就开点抗生素。

抗生素从最开始的治疗手段,成了一种维持问题存在的机制。

看起来,医生在想办法帮助病人,其实并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

这时候一个好的医生,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

停止使用抗生素,打破这个圈,检查病人真正的问题是什么。有没有能力医治,没有,就交给更有能力的医生。



 2 





作为管理者,你有没有发现,很多时候你也在和员工玩这个“我只是想帮你”的游戏。

在这个游戏里,你不自觉地成为助人者的角色。

员工对你说,老板,关于这个问题,我有点不太明白,想请教一下你。

你告诉他,这个该怎么做,那个该怎么做,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下一次,员工又遇到了新的问题,来找你。他跟你说,上次采纳了你的建议,效果很好。

你很欣慰,觉得帮到了员工。又给了他很多建议。

不知不觉,你们已经进入了“我只是想帮你”的游戏。以后,他还会因为各种问题来找你。

你每次给对方提出很多建议,每个建议好像都对解决当下的问题有一点点用。但没过多久,相似的问题又出现了,然后对方继续来请教,你继续给建议。

这次,可能遇到一个客户,不知道怎么和对方交流。下次换了个客户,又来求助你。

你每次给他很多建议,他说你的建议很有用,你觉得帮到了他,很欣慰。

但是,不会太久,他一定还会回来。

就这样,你们不断重复“寻求帮助、提供帮助”的行为。

在这个游戏脚本里,作为管理者,你其实会有一个心理优势。

这个心理优势是,我在帮助他,我给他提供了建议,他去执行了,取得了一些进展。你其实很享受帮助员工的过程。

但是,真正的问题并没有解决。

你的员工为什么总是遇到问题?

其他人是不是也有同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背后共同的原因是什么?

你都不清楚。

怎么办?

停止游戏,你只有停止游戏,找到真正的问题,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3 





对管理者来说,主动停止游戏角色很难,有时候还很反常识。但只有这样,才能走出无效的循环。

李松蔚老师讲过一个案例,我觉得会给很多陷入“我只是想帮你”这个游戏中的管理者一些启发。

有个很著名的家庭治疗师维克特,遇到一对来咨询的夫妻,这对夫妻在治疗室吵得不可开交,治疗根本没法进行。

维克特想试着缓和一下气氛,但试了几次都没有插上话,因为那对夫妻根本就没打算听。

遇到这种情况,很多人会选择倾听,或者再次尝试打断他们。因为在这个游戏里,咨询师扮演的是助人者的角色,收了钱,就要给来访者提供帮助。

<strong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