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与创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双轮驱动 —— 对企业中高管理层的启示

分享
    发布于:2024-11-18 09:19  浏览量:1058  来源:UCMT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了历史性的高光时刻 —— 年产首超 1000 万辆。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对于企业中高管理层,尤其是关注智能制造领域的管理者而言,蕴含着深刻的战略指导意义。


>>智能制造管理博士丨招生简章查看


image.png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是开放政策下市场竞争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后,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全面取消,展现出中国扩大制度型开放的坚定决心。这一政策的实施,犹如打开了产业发展的 “闸门”,特斯拉作为首个外商独资新能源汽车项目,在上海迅速落地生根。从 2018 年宣布建厂,到 2019 年当年开工、竣工、投产,创造了令人瞩目的 “特斯拉速度”。这不仅为特斯拉自身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更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了 “鲶鱼效应”。


对于智能制造管理博士来说,这种 “鲶鱼效应” 是理解产业竞争与创新关系的关键。在开放环境下,中国车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但也正是这种压力成为了创新的催化剂。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产销量、核心技术、智能化水平等方面实现了从并跑到领跑的跨越。这表明,在智能制造时代,企业必须积极应对外部竞争,将压力转化为创新动力,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从智能制造的视角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建立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加快融合的基础之上。这一融合体现为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突破,如电池技术、自动驾驶技术、智能网联技术等的快速发展。对于企业中高管理层而言,这意味着要加大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培养和吸引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构建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同时,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与供应商、科研机构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在开放竞争的环境中,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球市场中脱颖而出,汽车出口量跃居全球第一。2023 年新能源汽车出口逾 120 万辆,同比大幅增长。这一成绩的背后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在质量、技术和绿色低碳理念方面的优势。从绿色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 “年产过千万” 是全球新能源产业的 “绿色里程碑”,代表着新质生产力的快速成长壮大。这要求企业中高管理层在制定战略时,要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从设计、生产到回收利用,都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要积极响应全球消费者对绿色低碳产品的需求,利用绿色发展优势拓展国际市场。


特斯拉在中国的成功是合作共赢的典范。它凭借中国的市场、技术和制度开放等优势,实现了快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的繁荣。其零部件本土化率超过 95%,超过 60 家供应商进入全球供应链体系,平均 30 多秒就有一辆整车下线。这充分显示了在智能制造时代,产业集群和供应链协同的重要性。企业中高管理层应重视供应链的优化和管理,加强与供应商的深度合作,提高供应链的弹性和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交付能力。


此外,越来越多的跨国车企和中国新能源车企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绿色合作,海外建厂成为趋势。这不仅促进了当地的绿色低碳转型,也为企业自身拓展了发展空间。对于企业中高管理层而言,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秉持合作共赢的理念,利用全球资源实现自身发展。


大开放带来大发展,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在开放的浪潮中,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练就了真本事,增强了发展自信心。对于企业中高管理层来说,要以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和合作的精神,应对市场变化和竞争挑战,推动企业在智能制造时代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共同迎接下一个 “绿色里程碑”。